
哈尔滨读书年会开过大半年了,章海宁兄发来信息,催大家交“作业”。这次年会文集有四大板块,其中就有“对过世年会书友的怀念文章”。这让我想起了杨栋先生。
2014年10月下旬,杨栋先生首次来到株洲,参加第十二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。作为著名作家、读书人,杨栋先生是年会的??停欢?,作为株洲本土的一名阅读爱好者,与杨栋先生其实是首次见面。印象中,杨先生面色黧黑,衣着朴素,一口浓重的山西话,且语速很快。初次打交道的话,交流基本只能猜。但是,他的热情、质朴是不需要通过语言来传达的。
那次年会后,湖南人民出版社及时出版了《书香余韵》。这是一本专门记叙、记录“株洲年会”成果的书,也开创了民间读书年会每届出一本专集的先河。这本书分七部分,分别是“致辞”“散记”“人物”“感悟”“报道”“名录”和“后记”。
在“致辞”中,有杨栋的诗作《到株洲去》。这首诗有6段,23行,有对株洲的阅读(读书)环境的赞赏、对汇聚株洲的读书人的向往等。23行,16次提到“到株洲去”,其中倒数第2行和第5行出现3次“到株洲去”,吹响了逛株洲“湘江边的旧书摊”之号角,字里行间跳动着孩童般的雀跃、对民间读书人的神往,心心相印,挚热可感。也难怪,“湘江边的旧书摊”扬名全国,以致许多读书人都非常向往。著名刊物《芳草地》原主编谭宗远说过:“北京雾霾严重,在株洲住个一年半载多好?!敝潦槿恕⒏仕嘧骷一圃滥晁担骸岸潦槟昊崾谴笫录?,像一支兴奋剂”,并且直言:“要是可能,就去株洲生活吧?!焙敛豢湔诺厮?,读书年会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:脚有伤残的阿滢早已是读书界的大咖;当着校长的黄岳年成了甘州图书馆馆长;手持教鞭的周音莹,调到了西施文化研究中心;天津名编王振良成了教授……
当然,杨栋先生除了满载而归,还在株洲写了两篇文章。一篇叫《湘岸书香》,作家在株洲下火车,立即被湘江的美景“镇”住了;“这就是湘江岸边么?美得像梦,像诗,像画,美得像湘江边的辣妹子,像沈从文的小翠,叫人有些意远了。”来自山西大山的作家,在湘江畔喜逛旧书摊,跟摆摊老人直抒胸臆:“为了那一缕书香,我们千里迢迢跑到湘江边来了?!薄跋胝庑┫娼斗绻獯?,就是株洲人的伊甸园了。”
另一篇叫《翻译名家文洁若先生》,亦为株洲年会见闻之一。杨栋先生2005年结识著名作家肖乾的夫人、翻译家文老,2014年在株洲又与文老重逢。87岁的文老,为杨栋家乡《沁源老文献》题词:“博览群书,每日读书乐无穷?!被乖谘疃按サ乃闹质樯戏浅D托?、贴心地为杨栋夫人、女儿题字。“读书是?!?,是文老几十年辛勤耕耘的体会,也是广大爱书人、读书人的“福音”。
白驹过隙。前年,在网上购得杨先生《梨花楼书事》光边、毛边书各一册,收到他热情洋溢的来信,并附书法一幅:“读书人家”;9月在郑州年会还得以相见,受赠《美人图》。据说,对年长者,杨先生一律赠《寿桃图》;对比较年轻的,不分男女,一律赠《美人图》。常言道: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。杨栋先生的美意和爱心尽在不言中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。去年5月24日,惊闻杨栋先生因病去世。杨栋先生走得过于匆忙了。我还没来得及去山西拜访梨花楼,当面讨教先生的创作经验,亲眼看看先生的如椽大作和美字美画是在什么环境中孕育而成。好在,梨花楼还在,杨先生的文学作品还在,《寿桃图》和《美人图》也还在。人生无常,愿杨栋精神永恒!
责编:周媛
初审:周媛 二审:唐?;?nbsp; 终审:夏义凤
下载APP
分享到